2020-11-02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宏辉律师作为特约评论员受邀参加了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法治中国60分》的节目录制,在节目中对各类社会热点问题或新闻事件进行解读,并做出法律层面的专业评论和建议。
本期节目中,刘宏辉律师从法律视角对“小广告粘上共享单车”事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事件回顾:
近期,四川成都的共享单车车筐里、车梁上、车座上,喷绘的、张贴的、甚至拿塑料扎带绑成死扣的硬卡片小广告充斥其中,这些小广告中不光有发布机构的联系方式,微信号、二维码也是一应俱全,有的二维码甚至就张贴在扫码骑车的二维码旁,且伪装性极强,让骑行者傻傻分不清楚到底该扫哪个码。
记者在成都街头调查走访中发现,小广告侵占共享单车的情况很普遍,内容更是五花八门,刷卡套现、代办信用卡、驾照收分,甚至还有一些低俗不堪的内容。不知不觉共享单车竟成为小广告的全新发布“渠道”。对此,市民们也表示很反感。
小广告被称为城市的“牛皮癣”,一直以来顽固而且难以清除。值得思考的是,是什么人专门盯上了共享单车?他们为何对共享单车情有独钟呢? 为了搞清楚小广告发布背后的操作流程,记者以想要发布小广告找同行取经为由,拨打车身上张贴的小广告机构的联系方式进行咨询,但经过拨打,多个号码已经成为空号或者无法接通。经过多次尝试,记者终于联系上了一个代办信用卡业务的王姓经理。
这位王经理向记者透露,骑共享单车的年轻人比较多,接受度较高,传播效果不错。同时,这种小广告成本也较为低廉,算上人力,一张小广告的成本也就在3毛到5毛之间。
而共享单车运营单位表示,对于这种行为他们也有着明确的提醒。美团单车工作人员说:“我们在美团单车的车身上都会有一个明确的提醒,不允许张贴小广告。如果我们在现场发现有贴小广告的人的话,我们会及时报警,进行处理。”
如今的非法小广告也都与时俱进了,不仅仅是张贴电话号码,更多的是以二维码的形式出现,而其背后,隐藏的更是不可告人的非法交易、坑害百姓。从法律角度,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评论员刘宏辉律师
共享单车作为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成果,给广大市民和社会公众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解决了我们日常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但如今,在许多城市的街头,一辆辆共享单车被贴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广告,有时一眼望去竟很难找到一辆“清白之车”。
对此我想说:乱贴乱画,不仅在视觉上有碍观瞻,也给正常使用带来了不便。这种缺乏社会公德心的行为,应当受到社会的谴责。特别是,含有各种违法、诈骗信息的小广告也粘上了共享单车。这本身就涉嫌违法犯罪,必须予以惩治。互联网时代,共享单车、共享经济作为科技发展带给普罗大众的时代红利,不应该成为少数人借以谋取不法利益的桥梁。
刘宏辉律师作为多档权威法制栏目的特约评论员,一直致力于用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生动亲切的表达方式来为广大观众朋友们深度解析法律问题、科普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难题,充分展现着京师杭州的综合实力与使命担当。本期节目已在2020年10月30日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并于爱奇艺平台同步播出。
律所执业证:31330000MD0073792N
电话:400-000-9150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解放东路45号高德置地广场A2座14层